阅读历史 |

第530章 老兄,路走歪了啊 (第1/2页)

加入书签

第530章 老兄,路走歪了啊

作为海军大臣,乔治的对手不应该是兴登堡,应该是德国海军大臣阿尔弗雷德·冯·提尔皮茨。

今年60岁的提尔皮茨16岁加入德国海军,最初是在驱逐舰队服役,后来对潜艇产生了浓厚的兴趣,并通过努力学习,成为鱼雷专家。

1897年提尔皮茨担任海军大臣,当时德国海军的实力非常弱,只能进行近海防御,完全没能力进行远洋作战,无法保护德国的海外利益。

为改变德国海军的窘境,提尔皮茨推动通过《海军法》,对德国海军进行大刀阔斧的升级。

提尔皮茨担任海军大臣的第二年,德国政府就向海军拨款4.08亿马克,决心要在1905年之前,使德国海军拥有17艘战列舰、9艘大型及26艘小型巡洋舰和其他小型舰只。

1900年,提尔皮茨修订《海军法》,将德国海军的规模提升为2艘旗舰、36艘战列舰、11艘大型和34艘小型巡洋舰。

在计划通过之后,提尔皮茨公开宣称新建这支大海军的目的是:要使最伟大的海权国家都不敢向它挑战,否则就有使自己优势遭到破坏的危险。

德国的扩军引起英国的重视,尤其是在英国建造全重型火炮战列舰之后,提尔皮茨又在1904年和去年提出两个海军升级方案。

最新版的海军升级方案包括13艘无畏级战舰、5艘战列巡洋舰、22艘老式战列舰、32艘巡洋舰、114艘驱逐舰和30艘潜艇。

和提尔皮茨相比,乔治在担任海军大臣后,几乎毫无作为,这也导致乔治遭到提尔皮茨的无视。

提尔皮茨在乔治抵达柏林之前,离开柏林前往波罗的海舰队视察去了,轻视的态度暴露无遗。

乔治不生气,德国对海军的投资越多越好,最好一口气造100艘无畏舰,那样俄罗斯帝国的压力就会小很多。

和提尔皮茨不同,施里芬对乔治充满好奇,日俄战争结束后,德国总参谋部对日俄战争多次进行复盘,乔治的表现被重点关注。

“双方的实力差距太大,不管让谁去指挥,最后的胜利一定属于俄罗斯。”

乔治没什么好说的,他几乎什么都没做,天天跟米柳京吃火锅,然后就赢了。

“统帅作用就在于,通过合理的配置,让部队发挥出最佳战斗力,如果谁都能轻松做到这一点,日本人根本没有攻入关东的机会。”

施里芬希望乔治能坦诚些,不要像法国人那么虚伪。

“帝国虽然赢得了战争的胜利,但是除了债务一无所获,最少10年内,帝国已经不具备大规模战争的能力。”

乔治主动给德国人减压,让德国人集中力量跟英国人进行军备竞赛。

“这就是你们进行军事改革的原因?”

施里芬很失望,谁都不傻。

日俄战争期间,威廉二世和尼古拉多次见面,两人甚至签署了联合反英声明,尼古拉差点就上了威廉二世的贼船。

好在最后关头,尼古拉及时醒悟,没有被威廉二世当枪使,这才有了俄罗斯和英国的世纪大和解。

英俄和解后,压力彻底转移到德国这边,提尔皮茨最新的表态是:德国无意挑战英国的海上霸主地位,只需要有英国海军的一半就够了。

这个声明有助于缓解英德之间的紧张局势,可惜它来的太晚了。

德国去年通过升级方案后,英国海军第一大臣约翰·阿巴斯诺特·费舍尔男爵表示:德国舰队应该像1806年的丹麦海军一样,在哥本哈根被消灭。

当时丹麦拥有世界第二规模的海军。

“卡尔买回来的战车好用吗?”

乔治不接招,各说各的。

提尔皮茨示弱,并不是怕英国,而是德国的实力有限,无法同时在陆军和海军两方面,同时应对俄罗斯帝国和英国的军备竞赛。

英国对军备竞赛的态度是,德国造一艘无畏舰,英国就要造两艘,坚决维持对德国海军的优势地位。

俄罗斯帝国开始军改后,陆军装备战车,海军成立航空兵,在巴尔干还拉着一大票斯拉夫小兄弟成立了巴尔干联盟,这都让德国感受到巨大压力。

俄罗斯帝国开始军改后,小毛奇也提交了德国陆军的装备升级方案,希望装备更多装甲战车和重型火炮。

由于德国政府将太多资源投入到海军上,小毛奇的方案被否决。

老狐狸和小狐狸都没能在对方身上占到便宜,转天,乔治按照计划参观位于汉堡的布洛姆·福斯船厂。

布洛姆·福斯成立于1877年,是由赫尔曼·布洛姆及恩斯特·福斯合伙成立的。

1898年,布洛姆·福斯承建“德皇弗里德里希三世”级战列舰的5号舰“德皇卡尔大帝”号,从此开始承接大型军舰。

到1909年这会儿,布洛姆·福斯船厂的厂区面积已达560000平方米,码头长度3000米,拥有可建造460

↑返回顶部↑

书页/目录